文/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 陳昌偉臨床心理師 攝影/王惠珊
YAHOO最近做了一個線上投票,讓大學生選出「開學最痛苦的事」,結果高居第一名的就是「早起」。一想到再也不能睡到自然醒,一大早就要爬起來去上課,真是令人痛苦不已。2個多月的暑假,生活作息完全自己安排,早上不用上課,朋友們大多也都還在周公的懷抱中,怎麼想都沒有早起的必要。自然而然的,每天晚上都會晚睡一些,隔天早上再晚起一些,過了兩個月,許多大學生已經變成晝伏夜出的貓頭鷹了,要在一夕之間變成早起的雲雀,似乎是「mission impossible!」。
大學生逐漸往後移的作息時間實際上是反映出人類生理時鐘的特性。為了找出人類內在生理時鐘的週期,哈佛大學的Czeisler教授,找了24名健康的年輕人與老年人參與睡眠研究,他要求這些受試者每天延後4小時上床,因此,這些受試者的一天變成28小時,一星期變成6天。受試者的內在生理節律與外在時間被強迫分離開來,Czeisler發現,他們的體溫與賀爾蒙節律,以平均24小時又11分鐘的週期運行著,也就是說,每個人的體內都有一個時鐘掌管著我們的作息與各項內分泌的調節,然而,這個鐘卻不是分秒不差,而是每天都會晚11分鐘,所以我們需要去校正這個時鐘,才能讓我們的作息與外在世界的時間同步。這個校正的動作就是光照,我們必須起床後接受光照,否則的話,以一個平常8點鐘起床的大學生來說,若不校正體內的生理時鐘,2個月的暑假放完,生理時鐘該起床的時間已經變成晚上7點了!也就是整整延遲了11個小時。
該如何解決這令人頭痛的早起問題?其實相當簡單,只要在開學前,每天早起15分鐘(例如11點提前至10點45分、10點30分,依此類推)光照,直到到達開學後應該起床的時間,然後穩定、規律的作息。但是,困難之處主要是來自於動機與同儕壓力。在大學時代,我們曾經為了早起組過一個美食團,我們的宗旨是吃遍所有好吃的早餐店。這個誘因讓大家能規律作息,然後期待早晨大快朵頤的那一刻。早起變得不再是件苦差事,而是一個有趣的團體活動。比起其他令大學生痛苦的事,如擔心感染H1N1、房租等,固然早起的痛苦指數較高,卻也是大學生比較能自己掌握而得到解決的。誠如盧廣仲在「早安,晨之美!」的歌詞裡面說「晨之美永遠在這裡歡迎光臨你」,大學生們!「we share the morning~」。
1 意見:
寫的好好~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