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眠321

本部落格為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所有
由台灣席夢思股份有限公司獨家贊助
並委託政大睡眠實驗室管理及執行

公告欄

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~!
今年度睡眠321部落格要搬家啦!!
新家也歡迎大家多來坐坐!!

新家連結


顯示具有 環境與睡眠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環境與睡眠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1-07-28

夏天,偷走我的睡眠?

文/宜蘭羅東博愛醫院精神科 陳宥楹臨床心理師
圖/Archie Liao

最近真的好喔!

根據氣象局報導,今年7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「大暑」,台北最近果然頻頻出現37的「超級高溫」,出門數分鐘就會令人頭暈目眩,汗流浹背了,更何況是白天需要在大太陽底下忙碌奔波的上班族呢?有些辛苦的上班族除了白天需頻頻接受炎炎夏日陽光的洗禮之外,也有許多抱怨一到夏季很容易就有睡不久早醒的狀況呢

上述的狀況通常是和我們的睡眠「生理時鐘」有關。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探討:
    
第一、睡眠和「陽光」有關

不管在什麼季節,早晨眼睛接受到第一道光線後,便會觸動大腦中的視叉上核(簡稱SCN,是生理時鐘所在)開始運作,啟動一連串的神經機制,並開始分泌可體松(可協助抗壓)等激素且降低褪黑激素(睡覺賀爾蒙)濃度,準備一天的開始,而夏天晝日開始的早且長,就會讓我們比其他季節更早接觸到陽光,因此身體啟動的機制就會更早開始,所以當陽光射進房間,便會讓你覺得「唉呀~我醒了!」。

第二、睡眠和「體溫」有關

身體體溫雖然是大致恆定的,但在一天中體溫仍是有些許的浮動。通常在睡眠中,體溫都會有點下降,而在夏季,身體除了易受到較長時間的日曬,環境的溫度也通常都比其他季節高,如果睡眠環境的溫度沒有做適當的調整與維持,就會影響體溫的變化,進而影響睡眠的舒適感,而有那種「因為太熱無法入眠」或「被熱醒」的情形。
    
解決這些問題並不困難,只要掌握以下幾個關鍵原則就好:

(1)房間溫度」:利用冷氣和空調的定溫功能,將房間溫度調至自己感覺舒適的溫度(大部分人感到舒適的溫度通常是25~27C)

(2)房間光線」:選擇遮光性較高的窗簾,盡量不讓光線干擾到睡眠,但到了該起床的時間,就該將窗簾打開,讓自己接受日光,讓身體知道開始啟動各項所需荷爾蒙的時間到了,幫助身體的生理時鐘正常運作。

(3)規律作息」:每日應固定起床時間,並於起床後接受陽光的刺激,可抑制褪黑激素 (睡覺荷爾蒙)的分泌,減少嗜睡感。若能在生活中安排固定的運動時間,更能幫助增加睡眠深度,就更不怕夏天睡覺時間變得比較少了。

夏天一到,雖然可能會使我們夜間睡眠的時間改變,但可以盡情享受陽光帶來的活力,也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!不過還是建議大家時仍要盡力保持規律作息與好的睡眠習慣,這絕對是維持優質睡眠不敗的守則,希望大家即使處於炎炎夏日,仍可以愉快享受睡眠帶來的美好~

2009-05-07

〈投票結果〉你在什麼場合或什麼地方最好睡?

睡眠321部落格4月份舉辦「你在什麼場合或什麼地方最好睡?」投票活動,共有111人次投票參與。結果顯示,有7成6的人(85票)認為在自己的臥房最好睡,有二成四的人(27票)覺得在別人的臥室最好睡,但對一成多的人(14到22票)來說,有時反而在吵鬧的公車、火車上、或按摩時會有不錯的睡眠。

針對網友的投票結果,台北榮總精神部臨床心理師廖幸儀表示,人在某些場合或情境感到特別好睡,代表這些環境對身體來說蘊含與睡眠有關的訊息。

廖幸儀指出,「放鬆」是最接近入睡的狀態,也是幫助入睡的重要元素。大多數人在自己的臥房裡最好睡,可能是臥房最能使人感到放鬆。同理,按摩可以幫助身體肌肉放鬆,同時也讓你能夠專注在放鬆的感覺上,因此有些人會覺得按摩時容易進入睡眠狀態。

廖幸儀提醒,不是每個人都能跟臥房建立放鬆的關係,對某些失眠的人而言,多次失眠的挫敗早已形成沈重的壓力,他們在自己的房間裡,不但找不到想睡的感覺,反而感到焦慮害怕。這時,就會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,也就是「在其他環境裡會比在自己臥室還容易入睡」。當有這樣的現象出現,就要注意身體是否在潛意識裡把緊張與臥室作了連結。

要怎麼和臥室建立放鬆、舒適的關係,讓睡眠自動找上你呢?廖幸儀提供了以下幾點建議:首先,需排除你床上那些不屬於睡眠的事物,包括電視、書本雜誌、電腦、講話或講電話……甚至是煩惱,也要把它摒除在床以外。其次,找回屬於自己的放鬆元素,看看房間中的哪些素材,可以幫助你身體與心理放鬆,而有想睡覺的感覺。包括昏暗的燈光,可以降低清醒程度;簡單的陳設,不讓心思雜亂;安靜且適度的温度與濕度,讓我們的身體維持最舒適的狀態;最後,寢具的選擇也相當重要,床舖的軟硬程度、枕頭的高低、棉被的舒適度等都需考量。

整體而言,沒有標準的良好睡眠環境,唯一可依循的準則就是能在自己的房間裡,建立屬於自己放鬆、舒適的連結,使我們一碰到床,就引誘體內想睡覺的瞌睡蟲出來,將我們帶入優質的睡眠世界。


延伸閱讀:
〈床前擺電視 小心影響睡眠〉
〈睡前光照與睡眠〉
〈你的房間,準備好了嗎?〉
〈一夜好眠的親密伴侶—寢具〉
〈「躺在床上睡不著怎麼辦?」〉

2009-05-04

一夜好眠的親密伴侶—寢具

文/國軍北投醫院 林詩維臨床心理師
攝影/謝昆霖


安穩的一夜好眠,除了需要一個安適的睡眠環境,另一項與人產生親密接觸的因素-「寢具」,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,市面上的寢具用品琳瑯滿目,該如何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呢?本文建議您可以先了解個人的喜好,再分析各個產品的特性,進而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寢具,來陪伴您進入甜美的夢鄉。

(一)床墊

人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床上度過,因此床墊的選擇格外重要,市面上床墊種類多樣化,因材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,如塌塌米、木板床、獨立筒床、矽膠床、乳膠床及電動床等,甚至有些床墊宣稱有特殊的功能或安眠效果,常令消費者在購買時有不知從何挑選的感受。每一種床墊給予人的感受皆有所不同,選擇時不僅需考量床墊的軟硬度、彈性、透氣性等特性,更應重視個人喜好及習慣,因為這些因素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床墊是否符合個人的睡眠需求,例如長年習慣睡硬床墊的人,換成睡柔軟度較高的床墊時,可能會因為身體的不舒適感而夜眠變差。此外,從身體構造來看,因為人的脊椎微呈S型,床墊不宜選擇太硬或太軟,盡量在睡眠過程中讓身體保持舒適,以避免因壓迫產生的痠痛感,干擾了睡眠品質。

(二)床單、棉被

選擇床單及棉被時,除了考慮色調或花樣的喜好,更要注意觸感、保暖性、透氣性、重量、清洗方便性等材質特性的問題,各類材質都有不同的特色及優缺點,可依照自己的需求及生活習慣做選擇;另外,隨著季節的更替,對床單及棉被特性的需求也會不同,因此衣物換季的同時,也要幫自己的床單棉被換季。

(三)枕頭

枕頭首先應考慮其高度的適切性,枕頭太高時容易讓頸部及肩膀不舒適,太低則容易使頭部充血,產生不適感。另外,可依自身的睡姿習慣來選擇適當的枕頭,如經常側睡者,枕頭大小應能同時支撐頭及頸部,高度與單側肩寬約略相等;背躺睡姿所需的枕頭以支撐頸部為主,大約是自己的一個拳頭高度,如果睡眠中時常大幅度翻身,則枕頭面積需要寬廣一些,免得一翻身即睡落枕頭。提醒您,枕頭經過長時間使用後,內部材質會逐漸失去原有的彈性,應注意定期更新枕頭,如果醒來常有「落枕」的扭傷現象,也許應考慮更換較適合的枕頭。

寢具都有其使用期限,當彈性不佳或睡醒易有腰酸背痛時,都應考慮更換。總之,臥房的一切設置及用品,除了美觀之外,也需要注意對睡眠品質的影響。

2009-04-26

你的房間,準備好了嗎?

文/長庚醫院睡眠中心 吳家碩臨床心理師

渴望有個好眠是每個人的心願。在一夜好眠的過程中,睡眠環境可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對於一般人來說,幽靜、清潔、舒適的環境,可以讓人放鬆,甚至心情愉悅,這樣的環境所引發的好心情,非常有助於睡個好覺。然而,對於常常失眠或不容易入眠的人來說,怎樣藉由睡眠環境的安排促進睡意,就顯得相當重要了。接下來將與您分享睡眠空間中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的重要因素,您可以一起來檢視自己的房間,準備好了沒。


(一) 聲音:安靜為好眠的不二法則

聲音是影響睡眠的一大因素。一般而言,超過70分貝的聲音,就有可能會讓人難以入睡。如果想要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,維持較寧靜的睡眠環境是相當重要。睡眠環境通常可以容許較規律呈現的低分貝〈約50分貝左右〉背景音,如風扇聲、冷氣聲。原則上,如果入睡時無法有效改善噪音干擾,筆者建議以舒適的耳塞來協助降低噪音,也有助於安眠。

(二) 空氣:清新的空氣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

寢室內空氣要盡量保持流暢,因為空氣不流通容易產生異味、悶熱感、甚至降低室內的氧氣濃度,會讓人產生不舒適的感覺。藉由打開窗戶產生空氣對流,或是利用空氣清淨機維持室內空氣的清淨,對提升睡眠品質有絕對的幫助。尤其是有呼吸系統問題的患者,筆者建議更應該要注意睡眠環境的空氣暢通。

(三) 溫度:適當的溫度要再加上恆溫

理想的臥室溫度,其實是因人的主觀感覺而有差別,不過太熱或太冷都會影響到睡眠。太熱容易使人身心煩躁而不易入睡,或者半夜容易因躁熱而翻動及醒來,嚴重影響睡眠的品質;太冷容易讓人手腳感到冰冷而難以入眠,也有可能因為過冷而中斷了睡眠。一般而言,夏季氣溫偏高的時候,可在入睡之前將室溫調降至約25°C左右,產生一個令人容易進入夢鄉的環境,然後利用空調機的舒眠功能逐漸將室溫回升至27°C左右,並儘量保持恆溫。因為人體的體溫會隨著入睡時間的增加而有些微的下降,因此夜半時分的室溫溫度不宜過低,如此方能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空間。雖然現在是高電費時代,但是千萬別因為要省電省錢,強迫自己處在一個不舒適的環境中睡覺,這樣可能會讓你也省下自己的睡眠時間。

(四) 濕度:睡眠環境應避免太濕或太乾

除了合適的溫度,還有一項可能會影響睡眠舒適度的因素就是「濕度」。台灣是個海島國家,又處於亞熱帶地區,夏季氣候濕熱而讓人的身體易有黏膩感,冬天更容易因為陰雨綿綿而感到潮濕。濕度不會直接影響睡眠,它通常會改變個人主觀的身體感受,進而干擾整體的睡眠品質。一般來說,適合人睡眠的相對溼度為65%左右,現代人通常可以利用空調、自動除濕機、或是冷暖氣機來調整室內的濕度,避免環境中有太濕或太乾的情形。另外,筆者也建議可以穿著吸汗性佳的睡衣,也有助於身體周圍適宜濕度的維持。

2009-04-19

睡前光照與睡眠

文/政大睡眠實驗室 薛旭任
攝影/謝昆霖

自從電燈泡的發明和普及化之後,人們夜晚的生活便不再黑暗,雖然這帶來了便利,但也使我們在睡前容易暴露在各種光線之下。過去的研究顯示,光線會抑制大腦分泌褪黑激素,進而影響我們的睡意,也可能會影響到後續睡眠,使我們前半夜睡得較淺。

很都人也許會有下列的經驗:睡前使用亮度較弱的檯燈,或是打開昏黃的小夜燈準備就寢,過了一段時間後,我們開始變得想睡覺。這些經驗中隱含了兩個重要的影響因素,下列分別進行說明。

首先,是光照的強度。一般室內燈的強度大約在300至700勒克斯(lux)之間。當我們暴露於亮度越高的光源中,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越容易受到抑制,同時也會變得比較沒有睡意

第二個相關的影響因素是光的顏色。如果仔細比較,會發現日光燈的顏色雖然都接近明亮的白光,但有些燈光的顏色偏黃,而有些燈光的顏色偏藍(例如夜店的燈...)。一般日光燈管包裝上大多會標註色溫,就是用來表示光的顏色。其中,5000K左右為白光;3000K至4000K的顏色偏黃;6500K的顏色偏藍。過去研究發現3000K的低色溫光源比較不會抑制我們的睡意,相反地,睡前暴露於高色溫,特別是6500K的光源,則容易抑制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並減少睡意,甚至縮短前半夜睡眠的深睡(在夜店玩得很興奮,除了氣氛和音樂外,藍光可能也是影響因素之一)。

綜合上述的討論,睡前使用亮度較低或低色溫的光源,除了增加睡意外,對後續的睡眠也有一些幫助。而開著大燈躺在床上等待睡眠,似乎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,建議改用小夜燈甚至全暗的睡眠環境,來幫助增加睡意。

2009-04-15

床前擺電視 小心影響睡眠

文/政大睡眠實驗室 楊翎

  「看電視」是現今許多民眾的重要休閒活動之一。

  目前在台灣中有超過一百個頻道可供選擇,第四台、數位電視的普及,使得民眾只要打開電視機,皆可隨時觀看電視節目。而電視機隨著科技的進步,在產品的品質與功能上更加推陳出新,市面上已有許多「薄型化」的機種,增加消費者購買後放置在臥室的可能性。另外更有「睡眠定時功能」的出現,使用者只要在睡前設定關機時間,即可避免睡著之後電視仍持續開著。「看電視」這項睡前活動更在睡眠321部落格於98年3月份舉辦的<大家來投票-你睡前會作些什麼事呢?>活動中獲得第二高票(364票)。

  那麼在臥室擺設電視機,或是在床上觀看電視,到底對於睡眠會不會有影響呢?筆者試著以睡眠醫學的知識為基礎,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有趣的問題。

  首先,臥室裡的電視通常和使用者在床上看電視的行為有關。身體一直都在進行「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」的學習,這可以幫助在生活中節省許多認知資源,讓人在已經熟悉的環境時,不需要每次都再花費精神力氣來偵測、檢視環境,以及判斷思索該做什麼事情。也就是說,身體會將所在的空間和正在進行的活動相聯結。「在床上看電視」即是在睡眠的環境進行一項需要維持「清醒」或會造成「清醒」的活動,會使得身體學習到「在床上保持清醒」的聯結,因此躺在床上時身體自然而然出現「清醒」的狀態,也就不容易入睡。所以,為了維持或改善您的睡眠品質,筆者建議不要在床上看電視。

  那麼在臥室中其他的地方看電視是不是就不會影響到睡眠了呢?電視機乃是透過強烈而密集的光源以及聲音來進行傳播,現今電視節目更是強調聲光效果,而眼睛所接受到的光線,實際上與睡醒生理節律有著密切的關係。因此,電視機的光線也可能抑制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,而對睡眠產生干擾。此外,包羅萬象的電視節目內容,也會透過收視行為影響情緒與思考,都有造成清醒系統過度激發的機會,而導致不容易入睡。

  總結以上,在臥室擺放電視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如果受限於家中環境或空間等因素,一定要在臥室擺放電視,筆者建議您在「睡眠」與「看電視」之間設立清楚明確的時間及空間的區隔,避免兩個活動之間產生聯結而影響到您的睡眠品質。為了良好的睡眠品質,建議不要在床上看電視,晚間盡量不要收看會造成情緒激動或再三回想的節目,並且盡量提前收看電視的時間

##EasyReadMore##